十五五固废危废突围:从 “填埋兜底” 到 “循环生金” 的蜕变

来源:火狐体育官网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5-10-31 10:05:01

  2025 年 10 月发布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加快构建无废社会” 的部署明确指向固废危废治理的转型方向。无锡调研案例显示,昔日堆满污泥的填埋场已升级为协同处置中心,脱水污泥与生活垃圾混烧发电的同时,炉渣可进一步加工为透水砖。结合生态环境部 2025 年 9 月固废治理推进会精神,“十五五” 期间固废危废治理将彻底告别 “重处置轻利用” 的传统模式,一场从 “兜底填埋” 到 “循环生金” 的行业变革已在实践层面逐步落地。

  此前固废危废行业普遍反映政策落地存在痛点:无害化指标严格但资源化补贴不足,跨区域处置流程繁琐。“十五五” 规划出台后,政策导向转向“精准拆墙铺路”,通过顶层设计与实操细则形成闭环。

  规划明确 2027 年核心目标:城市生活垃圾填埋量较 2025 年减少 30%,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突破 95%,“无废城市” 覆盖率从当前 40% 提升至 80%,且目标完成情况将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在跨区域处置难题上,生态环境部最新发布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规划》针对性布局 —— 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危废高产区规划 12 个跨区域处置基地,推行运输通行证 “一地办理、全国通用” 机制,解决此前跨省份运输需多部门审批的效率问题。

  市场激励政策同步发力,全国碳市场已将垃圾焚烧发电碳减排量纳入交易范畴。以无锡某协同处置中心为例,日处理 200 吨污泥可实现减碳 300 吨,按当前 60 元 / 吨碳价测算,年碳收益可达 650 余万元。叠加财政部 “资源化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 政策,企业长期投资意愿明显提升,推动行业从 “政策驱动” 向 “政策 + 市场双驱动” 转型。

  固废危废处理技术已从单一处置向全链条集成升级,“协同利用” 成为 “十五五” 技术创新核心方向。无锡国联环保的协同处置项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通过技术优化,污泥含水率从 80% 降至 50%,混烧发电效率提升 12%,炉渣资源化率达 100%,实现污水厂污泥、食品厂厨余、电厂炉渣的全链条循环利用,将传统 “环保包袱” 转化为再生资源。

  处置场景进一步多元化,突破传统焚烧厂单一模式。浙江衢州某危废处置中心投产的热解气化设备,针对医疗废物采用全程无氧处理工艺,既避免二噁英生成,又可产出可燃气体供厂区自用,吨处置成本较传统焚烧降低 200 元;农业固废领域,江西赣州某养殖基地推行 “猪 — 沼 — 茶” 模式,年处理 3 万吨畜禽粪污,产出沼气可满足 2000 户农户日常用气需求,沼渣制成的有机肥使茶园亩产量提升 15%,成为 “城乡固废协同利用” 的典型实践。

  数字化技术为行业赋能明显,瀚蓝环境在佛山打造的 “无废园区”,通过物联网技术为每批危废建立 “电子身份证”,实现从产生、运输到处置的全程可追溯,审批流程从传统 3 天压缩至 4 小时。生态环境部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数字化监管系统推广后,危废非法转移量同比下降 42%,监管效率大幅提升。

  头部企业已从单一项目建设转向产业生态构建,光大环境在江苏布局的固废综合处置基地,除核心垃圾焚烧发电环节外,配套厨余厌氧消化、危废热解、炉渣制砖等 8 个关联项目,形成 300 公里辐射范围内的固废全品类解决能力,该模式已在安徽、山东等地复制推广。

  民营企业加速开拓海外市场,北控环境联合新加坡企业近期中标东南亚首个 “无废园区” 总包项目,将国内成熟的数字化管理经验与协同处置技术打包输出。全球环保研究网 2025 年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固废处理装备出口额同比增长 22%,其中危废热解设备在 “一带一路” 沿线%。面对欧盟提升进口设备环保门槛的挑战,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升级突破壁垒,当前国产危废焚烧烟气进化设施脱硝效率稳定在 99% 以上,优于欧盟标准 2 个百分点。

  固废危废行业仍面临三大核心挑战,需政策与企业协同突破。其一,“小散远” 危废收集难题,小微企业因产废量少、运输成本高,存在非法排放风险。“十五五” 规划提出的 “县域收集点 + 区域处置中心” 模式已在浙江试点,通过县域设收运站、专用车辆集中运输、政府补贴运输成本的方式,使小微企业处置成本降低 30%。

  其二,成本与收益失衡问题,当前危废焚烧处置成本约 2000 元 / 吨,资源化收益难以覆盖投入。政策层面已推出针对性措施:绿色债券向固废项目倾斜,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 175%,浙江衢州某热解设备企业通过研发补贴获得 800 余万元资金支持,短期内实现成本下降。

  其三,核心技术装备国产化率不足,高端危废监测仪器、耐腐焚烧炉衬里材料进口依赖度超过 65%。技术突破已有进展,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研发的新型陶瓷衬里,常规使用的寿命为进口产品的 3 倍,已在无锡项目试用成功,预计 “十五五” 期间可实现量产替代。

  当前固废处置场景已发生显著转变,处置厂区从传统 “异味重、污染高” 的印象,转向 “沼气发酵、再生建材产出” 的资源化场景。行业专家分析指出,“十五五” 期间固废危废治理的核心突破,在于将 “环保负担” 转化为 “资源银行”,实现从 “被动填埋” 到 “主动再生” 的价值重构。

  未来五年,随着县域收运网络完善、数字化监管深化、跨区域协同机制成熟,“产生多少固废,再生多少资源” 的目标有望逐步实现。“无废社会” 将从政策概念转化为实际场景 —— 菜市场的可降解包装、农田的有机肥料、建筑施工工地的再生建材,标志着绿色循环发展从行业实践走向民生日常,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版权所有  火狐体育官网登录入口